微信,7年前的"垃圾"成了"产品之王"!雷军看了心塞
2018-05-28 09:31:42
  • 0
  • 1
  • 1

来源:齐鲁壹点

近日,几张“七年前的微信评价”截图在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。

看完让人唏嘘,微信,如今用户超10亿的一个软件,起步时竟是如此的狼狈不堪。

被喷垃圾、抄袭、脑残之作……

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下了后又卸载的软件,发展到现在,被称为“产品之王”,打败了飞信和米聊,差点革了电话和短信的命!

这7年,它是怎样从“脑残”长成了巨人?

2007年,飞信诞生。那时候,话费高、流量费高,人们交流喜欢用短信。飞信允许移动用户免费互发短信,带动了短信交流的热潮。

然而,随着3G、4G时代的到来,用户对流量需求日益高涨,米聊、微信等跨平台移动社交工具相继出现,飞信最终落幕。

2010年末,小米在安卓市场发布米聊,2011年1月,微信测试版正式上线。相似的聊天内容,以及晚了一步的上线时间,让微信备受“抄袭”米聊的指责。对此,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曾在微博以“呵呵,你真逗”进行了否认。

事实上,微信与米聊“借鉴”的是2010年10月在苹果应用市场上线的一款国外应用kik,它是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,被称为移动即时通讯的鼻祖。

2011年4月,雷军借鉴了一款来自香港的同类产品TalkBox,给米聊加上了对讲机功能,米聊用户变得活跃起来;同年5月,张小龙在微信中添加了语音聊天功能,微信用户数量同样开始猛增。随后“摇一摇”、“漂流瓶”,“附近的人”相继上线,微信对抗米聊开始呈现出优势。

特别是“附近的人”上线后,微信日增用户数达到了10万以上,在张小龙看来,“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”。

随后,公众号、红包大战、小程序……让微信越来越火。

不少网友疑惑,当时腾讯已经有了QQ,为什么还要开发一个微信出来?直接改掉QQ,不更快打败米聊?

有人分析,QQ过于“低端”。城市白领,社会精英是不待见这样的“低端”产品的,他们用的是MSN这样的“高端”通讯软件。并且这样的印象一旦形成,是很难改变的。

还有,QQ从PC端移植到移动端,算是勉强及格,但这样的通讯软件和移动端平台特性不完全“交融”,没有移动端的特色,而微信从开始就是为了移动端而生的。

根据马化腾介绍,当时包含QQ,有三个团队同时在开发微信,腾讯内部是个竞争状态,但最后张小龙的广州团队成功了。

微信起步的时候,QQ作为“老大哥”,把所有的关系链,所有的用户全部都提供给了“小弟弟”,帮它在和米聊的竞争中赢得了胜利。

其实,体验过二者后,个人感觉,微信就是把QQ上的关系“洗”了一遍,变成了熟人网络,隐私性更高,更“高大上”。

微信的成功离不开张小龙。

微信起步时,张小龙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,即使大家都认为当时微信最大的对手是米聊。

古人讲文如其人,移动互联网时代讲产品如其人,而微信的个性像足了张小龙。谨慎中蕴含着自信满满的创新和冲劲、孤独谦逊中带着隐秘的激情梦想,每一步都有自己踏实稳健的节奏。

比如:微信的开机画面,内部做过许多方案,起初团队大家比较倾向于两个人站在地球前,但张小龙坚持就一个人,他说:否则无法传递这款应用的用意:人很孤独,所以需要沟通。一如孤独的艺术家——张小龙自己。

渐渐地,微信在张小龙的手中越来越成功。它不再满足于社交,它的版本更新很快,开始覆盖信息消费、出行、餐饮、购物、支付、酒店旅游等。发展到现在,连街头卖煎饼果子的大妈都贴上了微信收款二维码,微信真的成了张小龙想要的样子——一个生活方式。

如今,重新打开苹果微信下载页面,底下的评论已经没有了7年前的“戾气”,翻看了几页,都是用户在真诚的提建议。

从7年前的“脑残之作”成长到现在的“产品之王”,不知雷军会作何感想?如果当时米聊赢了,那会怎样?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