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想当公众号网红到底是不是个好主意?
2019-01-24 11:31:4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来源:新浪创事记 

来自:记忆承载 

作者:碧树西风

  有人问,你觉得人人创业是一种忽悠,那你对自媒体这个行业怎么看呢?

  是不是传说中的躺着挣钱,推送个广告,账号里就多几百几千,甚至几万几十万的那种。

  我觉得这种想法大都来自某些头部的公众号。

  比如咪蒙,据说粉丝三千万,推送头条广告三十万。

  当然,她的文章我也看过,确实看不进去,这并不是人家写的不好,而是因为我不属于她的菜。

  这就像我儿子是张艺兴的粉丝,而我是梁朝伟的粉丝一个道理。

  说实话,如果一个年轻人,能够像咪蒙那样成为公众号里的头部明星,肯定是一件幸事。即便你成不了最牛的几个,你能成为连岳,六神那种次牛的大V,你的收入也是超过了BAT研发主管的。

  这对于很多没有学历,没有履历的年轻人来说,是一种捷径。

  而且在很多人眼里,这是一份非常自由的职业,起码地点是不限制的。你不需要非得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也不需要承受高昂的房价。

  你可以去大理,去丽江,去版纳,去任何一个美丽的地方,写写心得,如果是个大V,还享受着BAT主管以上的收入。

  还不用早起,不用早晚高峰,不用打卡,可以像古龙一样,夜夜在酒吧笙歌艳舞.......

  是不是想想都流口水?

  那我就给你泼盆冷水。

  有人可能说我没有资格,因为我们号的粉丝实在太少了,人家几千万,我们几万。真的差距太远,不是三个数量级了。

  但我告诉你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我们只是收入低,但不意味着,我们成本低。

  那些大V,头部明星们的成本,我们都得付出,而且不比人家低。

  所以,我完全有资格来告诉读者,如果你要打算做一个公众号网红,你必须付出的成本。

  首先,你得做对时间。

  公众号这东西理论上2015年,最迟2016年就得做了。再晚,你是火不起来的。

  比如我们号实际上是2018年才推文。所以开号的时候我就知道它早已错过了市场进入节点。

  为什么一定要有时间节点呢?

  是因为获取读者的成本和读者习惯问题。

  在2015年甚至2014年的时候,公众号这个领域还是空白的,市场里没有产品推出的时候,它就没有形成品牌。

  获客成本是很低的,你随便一推文,就有人看,人家看着、看着就会习惯。

  你不要说咪蒙的好不好看。

  好不好看不重要,重要的是习不习惯。

  我觉得不好看,那是因为我直到去年才知道有这么个人,为了了解才强迫自己读了人家三篇文章,还都没读完。

  所以,如果你把开公众号比作创业,那这就像可乐,我小时候第一次喝可乐很难喝的,但喝习惯了,就上瘾了。

  其次,你得有长期的文字工作经历,并勤奋的工作。

  你比如咪蒙,连岳,六神,等等等等。

  有一个共同之处,就都是编辑,记者,作家等文字工作者出身,无一人例外。

  这有什么好处呢?

  就是他们有职业写作习惯。你写过东西就知道了,你有感而发,一年写一篇文章一点都不难。

  但是你天天写一篇,日推,哪怕你就是写成菜谱,流水帐那种低劣的水平,都很难。

  道理很简单,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文人式创作是无法形成惯性的。

  才子式的生活是无法应对一个杂志社的需求的。

  而公众号,它的本质就是一个报刊,一个杂志社,它不是酒后作词作曲的卖艺。

  作为报刊,杂志,它需要的是你稳定的输出高质量文章的持续力,而不是偶尔的灵光乍现。

  我们看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才子,他习惯了晚睡晚起。当他去了老师曾国藩的军营里做幕僚,就出了大问题。

  曾国藩习惯了早睡早起,他要求全体幕僚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饭,在饭桌上开晨会。

  李鸿章迟迟不到。曾国藩也是个霸蛮,他就不吃饭,别人也不许吃,大家一直坐等李鸿章到席,才动筷子。

  那一来二去,李鸿章怎么惹得起众怒呢,自然改了才子习气,从此之后早睡早起,勤奋工作。

  才有了后来大清朝的裱糊匠。

  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要以写作为职业,那你一定得形成勤奋的工作习惯,它要求你全年365天无休。时时刻刻关注各种消息面,而且灵感随叫随到,随时可以把消息面变成文章输出。

  这实际上是战地记者的生活,而不是你想的那种笙歌艳舞的才子佳人式的生活。

  如果看懂了上述两点,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业里的大V,几乎绝大部分都是编辑,记者出身的缘故。

  因为人家就是在做老本行,只是换个工具。就像一个实体店,随着网商的兴起,人家又开了一个淘宝店。仅此而已。

  那么我来说说自己。

  我这么晚才介入这个事情,显然没指望它能成气候。我做这个事情,是因为对我来说,上述的问题本来就不存在。

  第一,我本身就是投资人。我的生活必须很规律,因为我做高频套利交易的。

  所谓市场开张我醒来,市场关闭我睡觉。所有交易日,都得如此。

  第二,正是因为这个原因。我原本对所有的信息就了如指掌。因为我要投资嘛。

  投资本来就是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的事情。

  说的直白点,我对各种信息面的了解速度要比媒体还要早。

  这就是市场里常说的那句话。

  资金先动,消息后到。

  这意思就是说一件事要发生,资金面是先变化的,投资人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知道了。

  而媒体,那只是后知后觉,跟风报道而已。

  第三,写作能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。

  我虽然是理工男,但我初中就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文章,另一个同龄人叫韩寒。

  我高二的成绩如果去读文科,足以保送北大中文系。显然在一个学文不如学理的国度里,最好的学生都会拒绝文科。所以才变成理工男。

  也就是说,长期稳定写作对我来说,并不困难。

  第四,我很早就习惯了与公众打交道

  早在我念大学的那个年代里,我身为一个刚读本科的在校生,就曾经以碧树西风的笔名,隐瞒年龄,把自己的履历挂在婚介网站上打征婚启事。

  当然我是为了测试页面点击量。

  中年人应该知道,2000年的时候,电脑根本没普及,网吧都方兴未艾,上网的都是大学里的老师学生。

  那时候,我的那张征婚启事,一天之内的阅读量就达到1700多,而同期整个征婚网站里,其他人的征婚启事的阅读量,都是个位数。

  换句话说,那就是最早的网红。比所谓的芙蓉姐姐,七哥罗永浩还要早的故事。

  当然,页面早删了,好奇的读者不用去乱找。

  如果说这是学生时代的交集,那么后来,我在运营商里面做过系统架构师,后来又创业做云平台。所以虽然和这些“艺人”们不认识,但和他们后面的运营商的BOSS们都很熟。

  也就是说,我多多少少,对于媒体这个圈子,是没有陌生感的。这就好像你让一个做过军火商的人去摸枪,虽然不一样,但比较容易上手。

  我给你讲这些,没有歧视网红的意思,我也没告诉你人非得去从事科技类行业,非得去创业,非得做个投资人,一个年轻人,想做什么都挺好的,只要你喜欢就行。

  但无论你喜欢什么,它一定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。就像你很喜欢画画,但靠画画谋生,是很难的。

  很多人在自己本行业觉得做起来很困难,看着别人似乎很容易。但以我这个过来人的目光,我觉得自媒体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。

  如果你的目光总是聚焦在咪蒙身上,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她,李诞这种,背后有着太多的偶然性。

  如果你把目光稍微普及一点,比如上面我说的,连岳之类的次一级的头部大V们,你很快就发现没什么花头。

  连岳,六神这种,虽然排不进前三,但都排在前三十。而且你要知道连岳是天天打广告,每天打满5条,而且还自己做微商,自己有商城卖东西的哦。

  可是呢?你随便找个高科技的头部公司,找个地区销售总代,人家随便谈一笔像样的生意,一次的抽佣比连岳辛辛苦苦码一年字都多。

  甚至都不需要这样,就是我所在的公司,前两天批文刚下来,我们今年在A股的上市已经尘埃落定了,待上市后,公司里有很多路人甲,路人乙这种就是大家平日可见的非常寻常的人,身家瞬间超越连岳几十年的努力。

  如果你只是想赚钱,其实你算下比例心中就应该有数了,你想想看大V才有几个人,但是高科技行业的高管,有股票的骨干们千千万。是做前者容易呢?还是做后者容易?

  要知道,成为连岳那种,背后是无尽的运气和踩对了节奏,而且人家已经是行业里前一百的存在了。

  而后者呢?你只要属于路人范畴里的优秀,公司可以随你挑的那种。你每次都选择你觉得最优秀的创业公司呆满三年,连做五家,一家都不上市的概率是极低的。换句话说,只要反复试错,一生总能混一次上市给你。

  但凡我们有点经济学常识,就会明白,中国国产电影一年的总票房才300多亿,要知道,这是人家整个行业全年的营业收入。还不如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额,甚至还不如一个牛散一年的个人成交额。

  你看着明星们似乎风光无限,但他们无非在这么小的一个池子里混饭吃。而高科技呢?而金融呢?那是海一样广阔的空间。

  在一个那么小的舞台上成为最顶级的明星,这里面的竞争太残酷了。而在一个海一样广阔的领域里,捞几桶水,相比较而言,要现实可行的多。

  这只是站在钱这一个维度上的看法,它并不完整。

  你说马未都做古玩行赚了那么多钱,人家还是饶有兴趣的进入演艺圈,那是一种爱好,等你把本行做好了,你闲了,尽可以尝试。

  但是,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上,站在纯粹利益的角度上,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,长久来看,是划算的。

  当然,我的看法不一定就是对的。

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种人生选择。

  你尽可以做你想做的,但在做之前,不妨问问过来人,都有哪些可能遇见的问题。

  毕竟,人生只有一次,选择没有NG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